1993年,27歲的王志東見到了四通集團總裁段永基,并且成功說服后者拿出500萬港元,投資他正在籌備中的軟件公司。那年年底,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正式成立。四通集團首先通過其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出資350萬元在香港成立利方投資,約定王志東等技術人員持股30%,再由利方投資在國內與四通集團合資成立四通利方,四通集團追加投資150萬元,持股30%。創始團隊如此稀少的持股比例,為王志東后來被掃地出門埋下了隱患。四通利方在1997年10月獲得了三家國際風投650萬美元風險投資,完成國際化改造,并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1998年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極具意義的一年。那年,張朝陽在中國第一次利用風險投資創建搜狐;網易開始進軍門戶網站;四通利方和華淵資訊正式合并為新浪。四通利方雖然最初為軟件企業
1994年,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啟中國互聯網時代。轉眼,24載過去,互聯網包羅萬象,17位大佬各自雄踞一方,家家旌旗招展猛將如云,日日鏖戰廝殺,太多的短兵相接,龍血玄黃。這些大佬縱橫捭闔,用他們的愛恨情仇把中國互聯網攪得波瀾壯闊,功成名就背后是曾經灰頭土臉咬牙熬過的一次又一次落魄失意。馬云:創業失敗4次賬上曾僅剩200元顴骨深凹,頭發扭曲,露齒歡笑,頑童模樣,5英尺高100磅重。他就是那個說出“我用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的男人——馬云。如今,穩坐亞洲首富的寶座,能夠與之匹敵的對手越來越少,他需要對手。成功后的馬云,人們聊18羅漢,聊阿里帝國的輝煌,也聊他6分鐘搞定孫正義2000萬美元、雅虎10億美元,卻忽視了他赤膊上陣的那段崢嶸歲月:求職因外貌被
今天,我讀到一篇英語文章,向美國讀者介紹騰訊公司的歷史。我覺得,這篇文章整理了好多資料,寫得非常清楚。騰訊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只看這篇文章就夠了。下面就是它的譯文,供大家參考。1、1971年,馬化騰生于海南。13歲,隨家人移居到深圳。1989年,父母希望馬化騰在本地讀大學,所以他選擇了深圳大學,盡管他的高考分數可以上清華大學。馬化騰早年對天文學著迷,打算選擇這個專業,但是深圳大學沒有天文系,所以馬化騰改學計算機工程。大學里,他開發了一個股票分析軟件,后來以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掉了。這相當于那時大學畢業生3年的工資。1993年,大學畢業后,馬化騰加入深圳潤訊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他的大學朋友張志東和許晨曄,繼續攻讀研究生課程,后來他們成為騰訊的首席技術官和首席信息官。2、1994年,馬
互聯網行業之外的人經常認為,字節跳動是騰訊的挑戰者,與騰訊發生了直接的沖突。然而,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看,字節跳動最好的對標都是百度——不是現在陷入困境的百度,而是巔峰期的、甚至是“威力加強版”的百度。在技術和銷售端,字節跳動與百度如出一轍、青出于藍;在產品和運營端,它做到了后者未竟的“遺志”。在2013年以來的“百度遺產爭奪戰”中,字節跳動還輕松地擊潰了微博,成為龐大遺產的“首席繼承人”。在字節跳動崛起之前,中國互聯網行業是“BAT”的天下——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生態系統各自占據了一片領地。其中,騰訊的大本營是社交,阿里的大本營是電商,以上都毫無疑義。那么,百度的大本營又是什么呢?這個問題恐怕就沒那么容易回答了。有人會說:百度的大本營是搜索。這話只對了一半——搜索是一種“功能
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馬云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的公司,這十八人也被稱為十八羅漢。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云、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創業之初199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的首個網站全球批發貿易市場建立,同年阿里巴巴集團推出專注于國內批發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現稱“1688”)。公司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馬云只有四處化緣。1999年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投資機構融資500萬美元。2000年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隨著個人網購的興起,2003年5月,購物網站淘寶網于馬云公寓內創立。移動支付成為人們迫切的需求,200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關
馬云于1999年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即1688的前身。1688現為阿里集團的旗艦業務,是中國領先的小企業國內貿易電子商務平臺。作為阿里集團旗下子公司,1688在CBBS電子商務體系中代表企業的利益,為全球數千萬的買家和供應商提供商機信息和便捷安全的在線交易,也是商人們以商會友、真實互動的社區。1688以批發和采購業務為核心,通過專業化運營,完善客戶體驗,全面優化企業電子商務的業務模式。目前1688已覆蓋原材料、工業品、服裝服飾、家居百貨、小商品等16個行業大類,提供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現貨批發等一系列的供應服務。發展沿革1999年6月阿里巴巴網站( 1688前身)上線。 2002年3月為從事中國國內貿易的賣家和買家推出"誠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