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互聯網發展歷經三次大浪潮發展,三次互聯網大浪潮。
第一次互聯網大浪潮1994年—2000年:從四大門戶到搜索
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
1995年1月,中國電信開通了北京、上海兩個接入Internet的節點。在北京、上海開通兩個接入Internet的節點本只是中美之間部長級會談中關于加強兩國相互開放的一種交代而已,在1995年,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聞,更無法稱之為事件,但在一部中國互聯網史中,這一事件卻成為中國互聯網諸多事件的開端,成為一個歷史時刻。也因此,1995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商業元年。
1997年6月,丁磊創立網易公司。
1998年張朝陽正式成立搜狐網;郵箱普及&第一單網上支付完成;11月騰訊成立,由馬化騰、張志東等五位創始人創立;12月,由王志東先生創立新浪。
1999年聊天軟件QQ出現,當時叫 OICQ,后改名騰訊QQ風靡全國;9月9日馬云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1日李彥宏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第一次大浪潮墊定BAT)
第二次互聯網大浪潮(2001年—2008年):從搜索到社交化網絡
(博客、sns、論壇、微博)
2001年中國互聯網協會成立。
2002年,博客網成立;個人門戶興起,互聯網門戶進入2.0時代。
2003年淘寶網上線,后來成為全球最大C2C電商平臺;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
2004年網游市場風起云涌。
2005年博客元年。
2006年熊貓燒香病毒泛濫,名為“熊貓燒香”的計算機蠕蟲病毒感染數百萬臺計算機。
2007年電商服務業確定為國家重要新興產業。
2008年中國網民首次超過美國。
第三次互聯網大浪潮(2009年—2014年):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
(入口從搜索到各種各樣app分流)
2009年SNS社交網站活躍,人人網(校內網)、開心網、QQ、等SNS平臺為代表。
2010年團購網站興起,數量超過1700家,團購成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2011年微博迅猛發展對社會生活的滲透日益深入,政務微博、企業微博等出現井噴式發展。
2012年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過臺式&微信朋友圈上線;3月今日頭條上線;雙11阿里天貓與淘寶的總銷售額達到191億。被業內稱為雙十一的爆發點,這一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2012年雙十一當日,天貓與淘寶的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其中天貓達到132億淘寶也有59億。
2013年余額寶上線;淘寶雙十一銷售額:350億元。
2014年打車軟件燒錢發紅包,滴滴快的巨資紅包搶用戶,“互聯網+交通”出行;阿里上市之后的第一個雙十一:571億元。
2015年首次提出“互聯網+”;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當日雙十一銷售額達到:912億元。
2016年“魏則西事件”引發網絡平臺監管責任邊界大討論;互聯網直播、網紅等熱詞“風靡全國”, 短視頻造就第一網紅papi醬!5月羅輯思維得到app上線,已有超過400萬用戶使用,付費用戶超過100萬。
2016年自媒體百家爭鳴,互聯網BAT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等紛紛砸金壓自媒體平臺,(百家號,搜狐號,網易號,大yu號、京東號、迅雷號等);天貓雙十一狂歡節成交額 1207億元人民幣;12月3日知識付費掘起;12月3日,喜馬拉雅FM中國第一個知識內容狂歡節,稱為“123知識狂歡節”,消費超過5000萬。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誕生;5月17日微信推出看一看,搜一搜。
2018年共享經濟熱度持續,共享單車合并已成趨勢。
2019年待完善
2020年待完善
本文:http://www.jm-angelyinshui.com/post/321.html